华夏江山成一统,一代帝王杨坚颂
我知道那古老的宫殿早已消失,但我还是想去看看。
只因为仅剩的两块天下名碑吗?是!也不仅仅是。
我想找寻楼阁与名碑身后的历史,和那些复杂的关陇之地的麻烦事。
孟子曰: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”。从黄巾起义算起,乱了三百多年,算算时间,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乱世。历史的时钟回到公元541年,三国鼎立的华夏大地上发生着这样一些故事:南朝梁武帝萧衍年初在南郊祭天,还亲自下田种地,体验百姓的艰辛,期盼有个好收成。西魏权臣宇文泰在其黄金搭档苏绰的建议下,发布了六条诏书的行政手册,并发出狠话:谁不会背六条诏书,就不让谁当官了。西魏上下都忙着背六条诏书的时候,东魏新的立法《麟趾格》颁布实施了。在这特殊的一年里,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必将被另一些正在发生的事影响着,当然还有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会一改江山的事,然而就是这些不知道的事改变了他们身后的历史。比如农历6月13日杨坚的出生。
杨坚是北周开国元勋杨忠之子,自幼对太学的学习不感兴趣,少年时就被父亲安排到朝中任职。公元557年,十四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仪表非凡的杨坚, 开始走进中国历史的大舞台,并对隋王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独孤伽罗出身名门望族,自幼聪慧过人,她是北朝关陇军事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的女儿,其父亲是鲜卑人,母亲是汉人,在她的思想里既有儒家文化的精神又有佛教文化的理念。
要说杨坚和独孤伽罗,必先从两人各自的生父杨忠和独孤信说起,杨忠和独孤信的关系本就微妙,在保皇还是保宇文氏方面,杨忠是典型的骑墙派,最是聪明,所以宇文上台后他仍然不倒。如何能在保皇和宇文权臣之间取得平衡呢?用自己儿子的婚姻来交换最是方便,而且非常成功。换句话说,首先不能否认这桩婚姻的政治性,其次又不可否认在这桩婚姻里,杨忠给他儿子送了最大的礼物,并且最终为杨坚夺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如果没有这桩婚姻,很可能就没有隋朝了,中国的历史也会被改写。
虽是完美的政治婚姻作为基础,但十四岁的伽罗和十六岁的杨坚,两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一见如故,恩爱有加。调皮的伽罗望着一表人才的夫君:“在太学里你为什么读书没有成效呢?”
杨坚一言不发,提笔写下四句话:一意入禅,气沉丹田;日日面壁,三昧洞穿。
原来杨坚有“坐禅”的习惯,看到夫君的少年老成,独孤伽罗蓦然发觉,原来凡人与圣贤的区别,仅在思和不思、悟与不悟之间,有了禅静方能禅思,而后方得禅悟。她更加佩服夫君了,从此,每到夜深之时,就和杨坚一起坐禅。
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,面对娇美又贤淑的独孤伽罗,少年杨坚站在床头庄严发誓,今生不会再有第二个女人,更不会同第二个女人生孩子。
婚后两个月,独孤家族遭到灭顶之灾,伽罗的父亲在政治斗争中自尽,家人被流放到蜀地,杨坚也因此八年在官场原地踏步,但他对爱妻的感情没有一点动摇。独孤伽罗一生为杨坚生下五儿五女,五个儿子分别是杨勇、杨广、杨俊、杨秀、杨谅。他们的长女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皇后,宣帝宇文赟荒唐无度,听信谗言要杀死杨丽华,独孤伽罗闻讯赶赴皇宫,跪在女婿面前叩头至血流满面才救下女儿和全家性命。
在政治斗争中,独孤伽罗成为杨坚最为有力的支持者。宣帝死后,杨坚入宫辅政,控制了权力中枢,面对唾手可得的皇位,是进还是退?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独孤伽罗向丈夫进言:“大事已然,骑兽之势,必不得下,勉之”,妻子的忠告让杨坚顿下决心:开基立隋!关键时刻,独孤伽罗巾帼不让须眉,表现出了果敢善断的政治家气魄。
581年杨坚称帝,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历史进程,这期间皇后独孤伽罗再次做出巨大贡献。她一方面管理好内宫嫔妃,整顿了宫内体制并提倡简朴,另一方面除了积极的参政议政,独孤伽罗不失女人的柔情去关怀体贴丈夫,她小心翼翼的侍候并支持夫君,皇帝上朝,她则在殿下静静等候,并没有因她的美色使“从此君王不早朝”的历史重演。
杨坚是位开明的君主,夫妻共同管理朝政从而相濡以沫,皇后对政事的很多看法与杨坚不谋而合,隋文帝对她既宠爱又信服,几乎是言听计从,宫中上下同尊帝后为“二圣”。
独孤伽罗参政议政注意方式,从不以皇后之身直接干预政事,从而深得人心。589年隋灭陈,结束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,杨坚统治时期政治清明,经济恢复并得到发展,推行三省六部制,始行科举制度,定万世之基成富国强兵的“开皇之治”,独孤皇后功不可没。
然而602年8月,独孤皇后病逝于永安宫,享年59岁,隋文帝失去精神支柱悲痛不已。同年闰十月,花甲之年的隋文帝亲自同三军一起护送着妻子的灵柩前往泰陵,皇后的去世是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,忧郁寡欢的隋文帝从此不再过问政事。
604年,当关中小麦扬花时节,在如今的麟游县仁寿宫遗址,杨坚已是生命垂危,他似乎又看到了陪他一路走来的独孤伽罗,她的一颦一笑,她的利落果敢,无不萦绕在心怀,即将结束自己波澜壮阔的风云一生,杨坚只想静静的与独孤皇后地下相会。
文帝死后,与独孤氏同埋于泰陵之下,这两位“圣人”共眠于渭河台地,遥望巍巍秦岭。
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走过田间,站在隋文帝泰陵前,同坟异穴的他们仍然能让后人感受到那炽烈的爱情,这样的君王、这样的夫妻当是凤毛麟角。四十余年长相厮守,四十余年患难与共并走向辉煌,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,堪为夫妻幸福的典范。
从中国古代的陵寝规制与秩序来看,汉代开始就已经出现神道石刻,而杨坚一代帝王的陵寝为何只有高大的灵丘?石刻所剩全无,恐怕就要问问岁月它老人家了。
上三图为泰陵下宫原址北宋官方祭祀碑
历史再怎样篡改,不能否认的是,杨坚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忙的皇帝之一,没有隋统一了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乱世,怎会有后来大唐的兴盛?于是我们走进仁寿宫,走进这个杨坚所建,却很少到此地来避暑的行宫,宫宇早已毁坏,残存的只有两通古碑。一通是贞观六年秘书监魏征撰的《九成宫醴泉铭》,欧阳询书;另一通是唐高宗李治御撰御书的《宫序铭》。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,细楷代表中的代表,欧阳询75岁时受命写九成宫碑铭,历练老成的阅历加上炉火纯青的技艺造就了唐楷之典范,成就了后来赵孟頫的元四家之一。
从《宫序铭》中,除了书法的令人称赞,后人似乎看到了这个多病的信佛的皇帝,向往的是内在精神的自由,那字写得飘逸、洒脱,或许李治的错误在于不该当皇帝。
从隋到唐,仁寿宫几易更名,在更名为九成宫之后,又叫过万寿宫、万年宫,但其格局大抵还是唐贞观五年扩建后的格局。它毁于何时?是怎么毁的?史无定论。
遗址上看不见任何残砖断瓦,新修的大殿下还有黄土和芳草,似乎是让后人踩着隋唐以前的历代文化层,去拨开岁月的层层掩盖吧?庆幸的是不管朝代怎样改变,不管古迹的面貌如何更改,历史始终呆在它该呆的地方,唯有这样,后人才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匆匆前行,当我们最终走出地平线以外,或许也会为后来者留下只属于历史的,只属于英雄的,只属于情怀的中华迷恋吧?
全文完,感谢关注,欢迎转发
往期精彩回顾
您的转发或点个“好看”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